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进度已近90%
9月17日,财政部发布《国债业务公告2025年第153号》称,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四期)第二次续发行已完成招标工作。本次续发行国债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350亿元,为20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
2025年,我国拟发行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上述债券发行后,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整体发行规模已达到11480亿元,发行进度达88.3%。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整体节奏呈现出“前置启动、均衡推进”的特点,确保资金与项目进度匹配。
今年以来,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整体提速。9月10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作《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时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比去年提前1个月启动发行,截至7月末已发行7610亿元,有力支持“两重”项目建设和“两新”工作。
根据预算安排,今年拟发行的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中,8000亿元拟用于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5000亿元拟用于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
从具体的下达情况来看,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今年“两重”建设项目清单8000亿元已全部下达完毕。在“两新”工作方面,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已下达完毕;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也已分三批下达,总计2310亿元,在10月份按计划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资金后,将完成全年3000亿元的下达计划。
“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已在经济结构优化、市场信心提振、债务风险化解等方面产生多重积极影响。”宋向清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促进了战略项目加速落地,拉动投资增长,支持扩大内需,同时也有利于市场利率与资金面改善。
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下,“两重”建设发力显效,“两新”政策深入实施。今年前8个月,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8.4%和21.1%。同时,大规模设备更新对投资的带动作用继续显现,前8个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4.4%,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于晓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已通过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工作,带动上下游产业、扩大就业,同时助力科技创新与新能源等领域发展,推动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在财政层面,超长期特别国债还发挥了优化政府债务结构,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为地方履行公共服务职能腾挪空间等作用。
“未来超长期特别国债相关工作有望进一步发力,或以更大力度支持重点领域。”于晓明分析称,为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一方面需要坚持“项目跟规划、资金跟项目、监管跟资金”,加强中央与地方、存量与增量资金统筹,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建立全过程监管机制,紧盯资金分配、下达与使用,也有助于确保资金规范、安全、高效落地。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