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超4500宗地块拟使用专项债资金收储
今年以来,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下简称“专项债”)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以下简称“收储土地”)的工作持续推进,在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各地公示拟使用专项债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数量已达4574宗,拟收储用地面积超2.3亿平方米。各地已公示拟使用专项债收储土地的总金额超6100亿元,专项债实际发行约1752亿元。
“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是今年以来中央及地方去库存的重要抓手。”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目前,相关配套政策不断完善,各地在专项债收储土地方面持续取得新进展。
以四川省为例,其建立“县级自审—市级复核—省级联评”分级审核机制,编制项目申报审核工作指南,制定了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和新增土地储备项目审核标准,指导市县在摸排存量闲置土地底数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权属清晰度、市场需求、债券额度、规划情况等因素,优选成熟度高、效益显著的项目纳入储备计划,合理确定收回收购价格,规范开展项目申报审核。
据四川省自然资源厅9月2日消息,截至目前已完成53个地块、3347.76亩土地收储,48.44亿元专项债券资金完成支付,其中3月份、5月份发行项目整体收储进度已超46%。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收储消化了土地库存,缓解了上游超量供应,疏解了房企资金链,使企业能有资金推进交付、拿地。同时,收储土地也有利于稳定地价,并根据土地所在片区的新定位、新需求调整土地功能,满足公共配套的需求。
从全国来看,目前,31个省(区、市)中有26个省(区、市)公示拟使用专项债收购存量土地情况,广东、湖南、安徽等7个省份已发行或即将发行用于收储土地的专项债。在拟使用专项债收储规模中,实际发行专项债规模占比约为29%,专项债发行尚有进一步提速空间。
陈文静认为,用于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专项债实际发行规模占比低,仍集中于“自审自发”试点地区,其余省市专项债发行有待提速。若接下来非“自审自发”地区能实现新突破,预计也将进一步提振市场预期、改善市场供求关系。
“未来专项债收储土地工作还将进一步提速。”李宇嘉表示,一方面,当前土地库存仍较高,导致房企资金链紧张,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稳还需要收储工作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在城市发展的新时期,居民对公共服务、市场对新业态的需求增加,迫切需要调整土地功能、优化城市空间规划以满足需求。
李宇嘉建议,各地应详细掌握可收储存量土地规模,同时结合每个片区新的规划,用好城市更新对存量土地盘活利用的政策利好,做好项目储备;各地还应遵循自主自愿的市场化原则,加强与土地所有方的沟通,在市场价格基础上,明确收购价格上限,实现“既能算得好平衡账,也能托底土地价格”。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