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浩明:债券基金业绩回落 股债再现“跷跷板”效应
进入今年下半年,境内债券市场调整明显。据不完全统计,7月份以来,有半数左右的债券基金业绩为负。如果以去年末为基数来看,有超过400只债券基金产品出现亏损,占比近4%。衡量债券走势的中证全债指数在上半年仅上涨1.14%,这与去年全年8.83%的涨幅相比,反差是比较大的。
作为无风险收益率指标的十年期国债利率,在年初时大致在1.6%左右,而后曾经快速回升到1.9%,目前则在1.75%左右。债券利率的上升,换个角度来说,就是其价格的下降。应该说,债券市场出现了一波较为明显的调整。
当下债券市场出现调整,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今年初的一段时间,有部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大量买入长端利率债,不但导致其收益率明显下降,还导致长端与短端利率倒挂,不利于金融秩序的稳定。在此背景下,央行宣布暂停在公开市场买入国债等措施,事实上给债券市场起到了降温作用。如果说前期债券市场因为多方面的因素,存在一定“虚火”的话,那么在适当的时间出现相应的调整,也是有其合理性的。
其次,到了7月份,股市回暖明显,商品市场也有较大的上涨,一些债券基金(特别是主要投资长端的利率债基金)则出现较多的赎回,这给债券走势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导致债券市场总体偏软,也压制了新资金的进入热情。
第三是央行近期的MLF操作力度不及预期,市场资金面局部有偏紧迹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债券投资者的预期,成为债券持续调整的一个客观因素。
资本市场上有句话叫“股债同源”,意思是股票与债券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投资产品,但导致它们价格发生变化的往往是同一个因素。譬如市场风险偏好,它的上下波动自然会引发股市与债市走出相应的上涨与下跌行情。
由于股票与债券这两种产品的特征不同,前者是权益类品种,具有较高的风险,后者是固收类品种,风险相对就比较小。因此,在同一背景下,这两者的走势就可能呈现“跷跷板”效应。特别是那些风险偏好比较游离的投资者,通常会视情况在两者之间来回流动。
从2022年到2024年的这三年,债券市场走出了可观的牛市行情,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期间股市表现低迷。当然,客观上也存在股市与债市同向运行的情况。像在降准降息、央行大规模投放流动性的时候,由于此时市场资金较为充裕,股票与债券就有可能同时上涨。在今年二季度,国内证券市场就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只是当时债券表现比较强烈,而股市表现则相对温和。
时下,宏观政策面上并没有大的动作,股市则借助一些题材与概念等因素,走势比较强。相比之下,债券就没有新的做多理由,出现明显调整也就不足为奇了。债券基金虽然是进行组合投资,但大多数都会按照久期管理的规则,配置相当数量的长端利率债,而它们又正好是本轮债市调整的重点,因此其业绩下滑就难以避免了。
当然,鉴于资金面总体上仍然保持宽松,而商业银行的储蓄利率下行趋势也没有改变,保险公司又在调低产品的收益预期,这样也就实际上构成了对债市的支撑。特别是考虑到由于三季度债券发行量大,央行有可能择机恢复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债券。因此,对债市的后市无需过度担忧,只是在一段时期内行情较为疲弱,不可能大涨。有鉴于此,债券基金的收益率曲线也会平坦化。
近几年,民间购买债券,把债券投资作为主要理财手段的投资者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由于债券品种多,不少投资者就选择了债券基金作为投资工具。现在债券市场出现回调,债券基金也阶段性地发生亏损,这是否会改变债券投资者的投资意向呢?
平心而论,以目前的市场格局而论,还不至于诱发资金大量从债市流向股市的情况,但对于增量资金来说,进入股市的概率会大一些。而且,当债跌股涨,两者的收益率反差变得明显时,股市的吸引力自然会增加,会得到更多正面的推动。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