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面阶段收敛 降准预期升温

2023-08-29 06:01:33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作者:彭扬

  ● 本报记者 彭扬

  近两周,降息“靴子”落地,货币市场利率不降反升,资金面出现边际收紧,不同寻常的表现引发一些讨论。

  专家分析,短期市场资金面略微收敛,属于阶段性现象,或与地方债发行放量等因素有关,央行已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增加短期流动性供给,及时平抑货币市场波动;即将到来的9月,地方债发行缴款与季末、节假日等因素可能形成叠加,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预计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合理适度供给流动性,降准或加快提上日程。

  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高

  8月15日,新一次降息落地,政策利率继续向下,货币市场利率却一反常态地持续冲高,市场资金面呈现收敛态势。

  据数据,截至8月28日,在银行间市场,隔夜债券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1)报1.91%,7天期债券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7)报2.09%,分别较8月14日的水平高出21个、27个基点。至此,DR007扭转了与作为政策利率的7天期央行逆回购利率倒挂的局面,重新回到后者上方。

  “作为短端利率的锚,7天期央行逆回购利率调降10个基点后,市场利率并未同幅度下行。”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说。

  信达证券601059)首席固收分析师李一爽表示,尽管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放量,且降息时点早于市场预期,但近期市场资金面反而有所收敛,隔夜利率一度升至2%以上。

  多位市场人士提到,8月21日,DR001与DR007形成“倒挂”,这在近期颇为少见,进一步表明短期流动性波动加大。

  政府债券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放量被视为短期市场资金面收敛的主要推手。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冯琳认为,8月中旬以来,税期高峰过后,地方债发行规模继续放量,导致市场流动性持续处于略偏紧张的状态。

  明明表示,地方债发行放量形成的缴款压力,会同时影响银行的资金融出能力和意愿。一方面,银行作为配置利率债的主力,当前地方债加快发行,直接占用了其资金,影响资金融出能力;另一方面,为承接后续地方债供给,银行需提前储备一部分流动性,这会导致银行向同业融出资金的意愿下降。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8月地方债计划发行规模达13089亿元,较上月的6191亿元翻了一番还多。

  此外,兴业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黄伟平认为,短期流动性收敛,可能隐含抑制资金空转套利的政策信号。

  “补水”同步加码

  在近期地方债发行放量的同时,央行流动性操作明显加码。“没有二级市场稳健运行,一级市场融资功能就难以有效发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证监会始终坚持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同时充分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加强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更好地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

  另一方面,不只做“减法”,“加法”也在做。对于再融资,证监会强调“突出扶优限劣”。此外,专门明确“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不受破发、破净和亏损限制”。

  在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看来,“突出扶优限劣,对于存在破发、破净、经营业绩持续亏损、财务性投资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资,适当限制其融资间隔、融资规模”“严格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应当投向主营业务,严限多元化投资”等安排体现了注册制改革核心要义,即注册制不是“一放了之”,也不会在数量上“大水漫灌”。

  就对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特别安排,明源地产研究院院长徐颖说,目前房企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流动性不足,此举体现了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的政策考量,有助于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促进行业恢复和经济稳定。

  充实市场资金

  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是加强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的重要体现。达成投融资动态平衡,需从一二级市场两方面,及融资端、投资端和交易端综合施策,协同发力。业内人士注意到,近期推出并陆续落地的一揽子政策安排,作出统筹考虑,效果将逐步显现。

  着眼于抑制市场“失血”,监管部门不仅对股权融资监管安排作了优化,还对股东减持行为进行规范。在中信建投601066)证券首席策略官陈果看来,这两方面的政策安排,均聚焦当前市场资金面状况,意在减轻供给侧压力,抑制市场“失血”。

  李求索表示,从更长期角度看,在IPO、再融资更趋市场化背景下,进一步完善退市制度对于改善市场供需状况、促进优胜劣汰和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也很重要。

  着眼于充实市场资金,财政部、证监会、交易所等方面推出系列举措,从交易端和投资端入手,努力活跃市场、引入增量资金,进而从需求侧促进供需力量平衡。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李提到,对于量化基金等以高频交易为主的机构而言,证券交易印花税减半征收对其交易成本的积极影响颇为显著,估计可降低交易手续费用约37%,未来以高频交易为主的量化基金交易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下一阶段,吸引增量长钱入市将是资本市场重点工作。证监会8月24日召开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和部分大型银行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人座谈会提出,养老金、保险资金和银行理财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快发展权益投资正当其时。市场人士注意到,近期,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稳步推进,基金管理人纷纷出手自购,多款基金产品集中获批。

  证监会表示,将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政策协同,共同为养老金、保险资金、银行理财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保障,促进资本市场与中长期资金良性互动。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