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信用即收益”理念 高成长产业债“破局”融资难

2025-09-18 03:24:55 来源: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利好

  高成长产业债自2024年推出以来,正在成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债券品种。

  “它极大改善了市场对于民营企业的认知,也传递出明确的政策信号。”尝到甜头的豫园股份600655)相关负责人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过去几年,受到外部市场和融资环境变化的影响,愿意深入了解民营企业并做主体准入的投资人并不多。在城投和大型央国企债券作为主流的信用债环境中,民营企业发债难度大。

  今年4月,豫园股份在上交所成功发行第一期高成长产业债。

  数据显示,与此前豫园股份发行的债券相比,高成长产业债“25豫园02”票面利率下降了84个基点。这不仅从侧面印证了高成长产业债的吸引力,也折射出市场对于公司的认可。

  通过畅通产业企业债券融资渠道,高成长产业债正在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从债券视角看,高成长产业债推动市场理念升级,“信用即收益”将成为市场定价的重要参考标准。

  高成长产业债崭露头角

  高成长产业债是上交所2024年推出的新型债券品种。该品种明确,将支持更多产业企业债券融资,重点解决投资者“重城投,轻产业”的市场失衡问题,畅通产业企业债券融资渠道。

  2024年3月,南山集团在上交所成功发行高成长产业债,这是高成长产业债在国内市场的首次实践落地。

  豫园股份相关负责人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高成长产业债对于投资者有很强吸引力,对于公司价值的挖掘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向市场传递了上交所支持实体经济和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的趋势。

  高成长产业债正在成为众多优质公司青睐的新债券品种。

  8月29日,山东鲁泰集团发行的“25鲁泰K2”正式挂牌。至此,上交所推行的高成长产业债达到73只。

  截至2025年8月底,上交所高成长产业债发行规模共464亿元,涵盖半导体、通信、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力、钢铁等多个行业企业。

  从发行主体看,高成长产业债涵盖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均在各自产业链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其中民营企业达到25家。市场预计,今年高成长产业债有望突破100只。

  首创证券601136)固定收益事业部总裁倪学曦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推出高成长产业债是落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顶层部署的生动实践,已成为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

  与此同时,高成长产业债也弥补了债券市场投资端的短板。

  2023年下半年以来,伴随着债券利率中枢整体下移,机构收益空间被大幅压缩。在严控地方政府债务的背景下,过去重仓城投的投资逻辑无法继续,高成长产业债的亮相恰逢其时。

  “高成长产业债为市场提供了一款收益可观、机构认同的品种。”倪学曦表示。

  首创证券债务融资总部的相关人士也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所处行业处于转型关键期且具有显著产业属性的实体企业,即便财务指标未必突出,但具备良好偿债意愿与信用记录的企业均可以申请发行高成长产业债。

  重塑“信用即收益”理念

  “试水高成长产业债后,市场对于公司高成长属性与产业布局的认知更进一步,对于公司债券等金融产品的定价也会更加准确。”海南华铁603300)副总经理遇言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海南华铁是一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主营业务为各类设备的租赁运营及服务,包括高空作业平台、叉车、载重无人机及智算设备等,公司正处于发展的高成长阶段。

  遇言表示,海南华铁所属租赁行业为资金密集型,需长期低息资金支撑公司稳健运营,而债券产品恰好能满足这一需求。在推进过程中,经过上交所和主承销商的推介,公司也意识到高成长产业债与公司所处阶段高度契合。

  “本质上,发行过程也是公司向资本市场传递价值的过程。”遇言认为,发行高成长产业债不仅能吸引多元投资者认购,还能提升公司资本市场品牌形象,为后续持续融资、对接更多金融资源奠定基础。

  一位研究人士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发展高成长产业债本质上是突破了传统博取刚兑的投资理念,通过对发行人深入调研,从而产生新信用定价的模式,对于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资本有着重要引导作用。

  上交所债券业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高成长产业债在底层突出“信用即收益”理念。即,对于正面的内容,发行人可以通过及时、有针对性的信息披露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生产经营的信心;对于负面的事项,发行人通过公开信息披露明确应对举措,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体现责任担当,减少损失。

  在机制设计方面,高成长产业债更加突出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同时在投资者保护方面,也有诸多制度设计。

  遇言表示:在信息披露条款上,要求发行人更加及时、准确、全面地披露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数据以及重大事项。这使得投资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同时,投资者保护条款丰富且具有针对性。例如,设置财务事项承诺条款,发行人需对关键财务指标进行承诺,如营收增长率、资产负债率等,若未达到约定指标,需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投资者权益;限制性承诺条款则对发行人的一些可能影响偿债能力的行为进行限制,如大额资产处置、对外担保等。

  仍需突破保守藩篱

  高成长产业债最大的挑战仍来自对于产业和公司的认知,以及买方机构如何构建新的风险处理机制。

  倪学曦认为,高成长产业债作为一个新生品种,经历了快速发展后,还需要在多个环节不断完善。

  首先,目前市场对产业债风险的认知仍偏保守,未来应该扩大宣传培训,让更多的市场参与者深入了解高成长产业债,同时建立对违约事件的合理容忍机制;其次,部分中介机构出于传统风控考量,可能对承接高成长主体发债项目持谨慎态度;最后,高成长产业债需要不断完善制度护栏,既要防范恶意逃废债,也要避免对正常经营失败进行“一刀切”问责,让市场敢于试错。

  “客观而言,中介机构的执业能力是高成长产业债能否成功发行的关键支撑因素之一。”遇言表示,高成长产业债对应的企业往往具有行业特性鲜明、发展模式独特等特点,这对中介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既需要深入理解产业类企业的经营逻辑与发展潜力,也需要精准挖掘市场中高成长性企业的价值并匹配适配的融资方案。

  同时,买方机构投资者普遍认为,更希望看到产业类发行人对行业发展与自身经营情况进行更充分披露,包括丰富披露内容、提高披露频率、增强披露针对性等,希望更多发行人能尽可能赋予投资者调研的权利。

  基于中介机构执业能力对高成长产业债成功发行的关键支撑作用,遇言建议:承销商内部可加强专项培训,助力其进一步丰富高成长产业债领域的专业知识储备,提升对此类企业经营逻辑、行业趋势及风险收益的综合研判能力;与此同时,通过机制调整减少承销商内部在推进高成长产业债发行与承销工作中的流程阻力,进一步激发其拓展相关业务的积极性,让中介机构的专业能力更高效地转化为推动高成长产业债成功发行的动力,更好地服务于高成长产业债市场发展。

  倪学曦认为,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完善和优化:一是提升信息披露的频次与质量,增强风险识别有效性;二是明晰中介机构职责边界,建立尽职免责机制;三是培育更多层次、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群体,完善信用定价功能。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上交所持续开展宣讲培训,以及投资机构认知日益加深,高成长产业债二级市场流动性显著提升,较一般公司债流动性优势明显。未来可以考虑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做市,让投资者能够更加便捷地进行交易。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北信源
  • 兆易创新
  • 科森科技
  • 卓翼科技
  • 天融信
  • 吉视传媒
  • 御银股份
  • 中油资本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